首页 关于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读《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最近读了《微信背后的产品观》,这本书阐述了很多张小龙对于微信产品演进背后的思考。关于用户和需求的部分,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这里从几个问题出发,梳理了一下书中部分内容以及我的一些理解,小记在这里。

1、第一个问题:微信的用户是谁?

书中给的答案:用户是人。这个答案很简单,但却是微信这个产品最初的锚点。这里没有说用户是程序员,也没有说用户是农民工,因为他想面向的是最广泛的普罗大众。

正因为这样,微信的用户,那些最广泛的大众,可能并不是我们周围的人所能代表的(作者周围的人更多的是互联网从业者,他们在最广泛的大众中也许远远不具有代表性)。那些用户或许离我们很远,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

既然看不到,接触不到,我们怎么能理解他们,感知他们的需求呢?作者给出的方法是「推己及人」,而且需要站在最普通人的角度来推。

一个普通人,他通常是「环境的反应器」,他的行为是需要与环境结合起来理解。同样是发照片的行为,处于微信朋友圈和 Qzone 两种环境下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更多是使用微信的当下的动作,后者更多是从计算机上拷贝的动作。

一个普通人,他通常会「被时尚所驱动」,他要跟风,保持与大多数人的趋同,要不然就落伍了。所以,互联网产品不能只是实在的工具化,还要能引起用户的连锁反应。

一个普通人,与更多的普通人汇聚在一起形成群体后,将变成「乌合之众」。他们的行为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变成我们无法搞清楚的群体行为模式,也没法通过单个用户的调研去推导。

一个普通人,通常是「懒惰的」、「没有耐心的」、「不爱学习的」、「有情感需求的」、「带着贪嗔痴的」。

这些是普通人通常呈现出来的重要特性,我们要在这样的角度上去推己及人,才可能覆盖到最广泛的大众。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更可能是从一个普通人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

所以,微信的用户是人,是最广泛的普通人,或者说是最朴素的特性组成的「人」。

2、第二个问题:怎么感知到最广泛的用户群体?

想清楚「微信的用户是谁」之后,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感知到他们。作者常用的方式是「在微博上感受用户的潮流」。

这种感受并不是要得到具体的结果,而是去了解不同的用户群体的生活工作模式是怎样的,在空闲的时间他们喜欢做什么,是一种全局性的感受,要基于此去对整体的用户有感知,理解他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书中也提到,最早在做邮箱的时代,还没有微博,作者那时是在产品论坛上去了解用户的潮流,只是后来用户的讨论转移到了微博上,所以观察的地方也随着变化了。

所以,我们始终是要找到能汇集最广泛用户的声音的地方去感受用户,而且也要保持警惕:他们是否真的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这些声音可能不是来自「身边的产品经理们」,可能不是来自「其他类似的产品」,可能不是来自「产品评论家们」,甚至可能不是来自「用户的建议」。

3、第三个问题:怎么从用户群体的反应中找到需求?

感知到用户群体后,接下来就要找到他们的需求。

书中给了一个从用户的讨论中发现灵感的例子。用户发了一个帖子:「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人类用微信语音玩石头剪刀布了。」微信基于此把石头剪刀布做进了动态表情。

但是书中又提醒我们,微博上的用户声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去理解其他人。

这里又给了一个微信不做「已阅读」功能的例子,原因是作者觉得自己很懒,不能做到及时回复消息,如果自己一看消息,对方就知道了,会让自己压力很大。作者觉得这是一种很朴素的心态,由此便可推己及人。

接着书中还给了一个作者推己及人做「语音提醒」功能的例子。并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个体需求,但其实也代表了一些群体的需求,后面我们会说,为什么这些代表了群体而不是个人的偏执」。

所以,我们要去感知用户整体的潮流,有时候可以得到一些灵感,但又不能完全接受那些具体的需求,还是要回到自我的需求上来推己及人。

4、第四个问题:怎么由个体需求推演群体需求?

上个问题的分析中后面提到的「回到自我的需求上来推己及人」其实包含着一层前提:相对于他人我们更理解自己,如果我们能洞察到这个自我的需求是一个普通人的朴素需求,便可以推己及人。

所以,怎么才能将个体需求推演为群体需求:当我们做需求时不是简单的在做一个功能,而是在发掘用户背后的心理诉求时,我们就做到了抽象,抽象比具体更具有广泛性。而如果这个心理诉求是一个普通人的朴素的心理诉求,那么那就更具有代表意义,它就可能是一个群体需求。

5、 最后

当梳理完这几个问题及对应的思考后,一条逻辑线就出来了:

微信的用户是最广泛的普通人 → 到最能汇集他们声音的地方去感受用户群体的潮流 → 从用户的反应中获得启发 → 基于自己对普通人朴素心理诉求的洞察,回归自我,推己及人,推导用户群体需求。

当然,这里面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所以,作者告诉我们:「我说的都是错的」。但我觉得产品经理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能有所为,真的是一种美妙的体验。

Blog

Opinion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