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育儿之道

本文内容来自李玫瑾教授的讲座《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对策》家庭教育的几个理念以及网友的整理稿

几个理念:

观念和性格的形成

1、孩子的「情感发展」决定「言语发展」,言语发展决定「社会性」,社会性决定「认知方式」包括长大后的「观念和性格的发展」。

2、孩子的「情感发展」在早期决定。人在生命早期的无助无能,造成他需要抚养人才能生存下来。父母通过对孩子的抚养,获得对孩子的抚养的心理资本,也就是说,父母想要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而是靠抚养人的心理资本,也就是孩子对抚养人的心理依恋。所以一般,在孩子出生的出生年,再苦再累父母要亲自抚养孩子,一岁半之前不要把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抚养,否则就容易丧失对孩子的心理控制力。

3、在孩子的「言语发展」中,亲情抚养很重要。通常亲情抚养就会有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因为喜欢孩子,会不停地在孩子耳边唠叨。有爱抚养,听的唠叨多的孩子,说话一定早,言语发展更早。

言语发展早,一般更偏向于社会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的孩子,一般更外向,更偏重于跟人打交道,将来更偏向领导型职业。言语发展晚,一般更孤独,更内向,但是注意力更稳定,这样的孩子一般学习好,将来更偏向技术型职业。

4、孩子「观念的形成」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影响。父母的行为都看在孩子眼里,父母对孩子灌输的观念,对其长大后影响深远。

5、「性格」其实就是一个人与别人有关的行为方式,是一个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

6、孩子懂不懂事,会不会替人考虑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里穷,他得为家里分忧,分忧的孩子一定成熟的早。相反,家里什么事都不让他管,这种孩子一定容易自私。管了自己还不够,还得管家里的孩子,他一定懂事早。

6 岁前对孩子的教育原则

对于 6 岁之前的孩子,家庭教育关注的重点概括起来包括: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1、克制任性,学会对孩子说“不”

说“不”的重要性

对六岁之前的孩子说“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孩子在三四岁时都会跟家长闹脾气,作为家长要学会跟他们说“不”,这件事情说不行就是不行。

虽然这样可能会使孩子闹得更厉害,但却能给他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等到孩子大一点了,比如十几岁的年纪,家长如果那时候才跟孩子说“不”,可能就有点晚了。到时候孩子可能会这么跟你闹:第一,离家出走,因为他长大了;第二,他甚至会跳楼自杀,还有服毒自杀的……

这其实并不夸张,我曾经在《今日说法》节目中做过一个案例:一个十二岁男孩,因为被母亲骂了一顿,他就服毒自杀了。记者当时问我,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知道服毒自杀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的爱在他看来是没有限制的,他知道你爱他,所以就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并不知道死的含义。这就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错误信息:爱没有限制。

怎样说“不”

在孩子六岁之前对他说“不”,实际上是对孩子最早的一个训练,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孩子在两岁之前的哭声一般都代表他们的痛苦,但是到三岁以后就不是了,这时候你满足不了他的要求他就会哭,变得有目的性了,不再单纯是痛苦。一旦有了目的性,你就应该及时训练他。如果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他们要的东西就不能给。

比如,如果孩子执意要买一辆玩具小汽车,而家里有很多个了,他的要求并不合理。这时候你可能会说,家里的小汽车跟这个差不多,不要买了吧。于是,孩子不走,在商店里闹起了脾气。

遇到这种情况你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这时候就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可以这样操作:

把他抱回家,不要对他进行打骂,小孩继续闹,就坐在他跟前,告诉他一句话:“哭吧。”然后放任他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让他在没什么危险的卧室里哭。接下来就是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尽量不要让爷爷、奶奶等其他家庭成员参与进来,一个人就足够了。对小孩的管教一定要一对一。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四个不要:

一是不要骂他,这个会对孩子形成不好的观念。

二是不要打他,你一个大人打小孩,不公平。

三是不要说教,现在对于孩子来说,无论说什么都是噪音,你要安静下来;

四是不要走开,孩子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有的小孩可能会有撞头的举动,这时候不要拦着,他撞出声了你也出声:“哎哟,撞那么响,疼不疼呀?不过这事是你自己决定的,跟我没关系,你要是相撞,你可以接着撞。”小孩接着肯定不撞了,因为真的疼。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会跟我发脾气,每当这时候,我一般就安静地坐她旁边,她哭累了就会过来看我一眼,然后就接着哭,最后哭到筋疲力尽。到了这个时候,就应该给点爱了——拿热水给他擦擦脸。擦完以后孩子可能会觉得,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这时候你一定不能“示弱”,把毛巾放在一边,看他是不是还要接着闹脾气?然后跟她说:“还哭吗?要哭接着哭。我等着你。”

你没有对孩子进行打骂,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做的不对时,没道理的发脾气,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不心疼、不让步、也不跟你闹,这一次之后他就会知道了。所以,孩子越小越好培养。

小孩哭到没劲了,可以让他睡一觉,或者喝点水,然后给他吃点东西,在吃东西前,要跟他一本正经的说:“吃东西吃去,我要跟你说个事。你长大了,有什么事要好好说,你觉得爸爸妈妈有哪做的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们你的想法,你说出来我听着,但是不能闹。你试想着,如果咋们家里大家都不好好说话,都哭闹,那还像个家吗?所以以后在咋们家里不许哭闹,不许吼叫,有什么事要好好说。你只要说,我听着,我听完后,我说,你也要听着,咋们最后谁对听谁的。”

2、防止压抑,给孩子创造与父母交流的环节

发脾气没用,家长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应该怎么办呢?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以后有什么事要跟我沟通,如果能说服我,那当然可以考虑你的要求。孩子如果跟你说,妈妈我想要这辆小汽车玩具。你可能会说,你能跟我讲讲这小汽车跟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吗?这其实是在鼓励他跟你交流。

当然这种交流一般遵循什么原则呢?

“三比一原则”,就是三次中你能有一次满足他,让他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满足他。

这样,孩子以后就知道跟你交流了,这个关系一旦建立好了,孩子到青春期时,家长跟孩子就很容易相处了。

3、学会控制,培养孩子克制诱惑的品质

接下来就是要培养孩子学会控制的能力,这怎么来培养呢?

比如,带小孩逛街的时候,孩子看中一个玩具,然后跟孩子说:“我们来看看这个价格,哦,280,怎么办,这个玩具今天不能买了呀?”孩子会问为什么,你跟他说:“这个价格超出爸爸的计划了。什么叫做计划呢?爸爸妈妈去上班,你知道是去干嘛吗?就是去挣钱。但是你知道这个钱不是随便挣的,我们要上 30 天班才给一次工资,这一次拿的工资要管我们家 30 天。这 30 天都有哪些地方要花钱呢?我们要吃饭,每天要买菜;我们要交燃气费、水费、电费;要给汽车加油;要给你买水果,交托儿费;爸爸妈妈要买衣服;最后你还有买玩具。因此,爸爸妈妈的钱是要规划的。怎么办呢?让爸爸想想主意,我有时候晚上回来的晚,是因为我要加班,这样可以拿加班费当做我们家里的零花钱,我要是一星期晚上加两次班,我就能把给你买这个玩具的钱给挣回来,等我这星期加了班拿了零花钱,下周六我们就来把这个玩具买回家。话说明白了,这个玩具我们不是不买,这还有,我们要等到下周六才能买回家。现在先放着,咋们先回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闹也没用,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做过闹的实验了,闹是没用的。

在回家后的这几天,可以继续给孩子提要求了,可以跟他说:“爸爸,加班好累啊,可不可以帮爸爸干点活呀。去帮我把鞋子拿过来一些,帮我把你的玩具收拾好。我们 21:30 可不可以上床睡觉。”

等他大一些,可以用这种方式继续给他提要求,比如:要求坐在桌子边上 10 分钟,拿笔画画;再进一步提高要求到 20 分钟、30 分钟,到 6 岁之前,如果孩子能在桌子前坐 30-45 分钟,那么到时上学,他自然就能适应一节课的时间能坐得住好好听讲。

很多家长经常说孩子在家里写作业坐不住,那是因为在家里没练习坐,很多家长特别喜欢逗孩子,还没坐几分钟又是给他送水果、送零食的,所以孩子容易被打断,没有获得一个整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任务。

孩子大了,要不断训练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些具有诱惑力的东西,比如好吃的东西来进行培养。鱼片、巧克力等零食都是孩子爱吃的,刚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三天给他吃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差不多养成习惯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提一个要求:这次给的东西如果你不吃,能保留三天,那三天过后我给你三份;但如果你吃了,三天后就不给了。

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后,家长就不要管孩子了,东西给他,你走开。但家长一定信守自己的承诺,如果孩子真的把吃的保留了下来,你就真的应该给他三份。

这样,孩子就知道用等待来获取更大的满足,这些都是克制孩子冲动的方法。等孩子上学后也是这样,家长要告诉孩子,现在的克制是为了今后的长远。如果一个孩子做不到这一点,那以后一定会出问题。

4、学会忍耐和防止自私,培养孩子忍耐和无私的品质

再接下来,就要教育孩子学会忍耐。忍耐有时也涉及自私问题,所以这两个问题可以放在一起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私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在小时候都是靠别人来帮助他,他用不着帮助别人。当然,我们也不会指望五、六岁的孩子来帮我们。

等到孩子慢慢长大,学业压力也会慢慢增大,所以我们家长也一般都不会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

这样下来造成的后果就是,有的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父母负责任何事情,他觉得只要管好自己就行。等他考上了大学,更会觉得他是凭借自己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什么关系。

所以自私是怎么养成的呢?就是家里不管有什么事都让孩子只管好自己,不用管别人。这一点在孩子小时候当然是可以矫正的。

比如,孩子小时候吃饭一般先是由大人喂着吃,然后才是自己吃。从孩子跟你吃饭开始,你就要给他立一个规矩:大人不动筷子之前你就不能先吃饭。这个规矩很简单,但却很有效,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下午放学一般在四、五点左右,这时候可能有的孩子就开始饿了,而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所以有很多爷爷奶奶心疼孩子,会让孩子自己先吃。

其实,我的观点是,饿这一个小时并不能饿坏他,虽然那种饥饿的感觉确实挺难受,但我们要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他以后要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会面临着很多痛苦,需要让他有所体会。

人只有自己经历过一些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作为成年人我们都知道,当你自己经历了某种痛苦后,别人再有类似的事情就能激起你的共鸣,其实孩子也一样。要极早通过这种小小的痛苦让他学会去理解别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一个家,一个整体,要让他有一种整体意识。

另外,吃饭的时候家里谁晚回来了,要让孩子学习把好吃的菜给晚回来的人留出来,让他学会为别人着想。他有这样的习惯了,到大学了,一个寝室的,谁不在,他会习惯给别人留吃的东西,这样的孩子一定人缘好。

还有一些防止自私的方法也非常有效。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女儿小时候,有一次我带她回爷爷奶奶家,她跟爷爷奶奶接触时间短,有点陌生。我给她剥橘子,她就在旁边看我剥,我剥完一个就给她一瓣,然后让她给爷爷送过去,她拿在手里看看我,看看爷爷,不想过去。于是我说:“如果你不给爷爷吃,我后边也不给你了。”就在她正犹豫的时候,她姑姑过来了,拉着她的小手说,咱们给爷爷送过去,这样她就跟过去了。爷爷拿到橘子后特别高兴地亲了她一下。第二瓣橘子我说去给奶奶送过去,她就乖乖给送过去了。第三瓣橘子我说给大姑,孩子就给大姑了。然后我说这瓣给爸爸。最后那瓣我给她的时候,她拿起来搁在我嘴里。最后我又拿了一个,整个剥好了,全部都给了她。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就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她知道爷爷、奶奶、姑姑、爸爸、妈妈是一个家庭,要有家庭意识,通过这样简单的方法来防止孩子养成自私的习惯。就是心中要有别人。

5、经历挫折,让孩子学会坚强

最后是要让孩子经历挫折。

我认为,挫折训练也是性格训练中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学生虽然读到了大学、硕士、博士,但一旦遇到挫折,有的竟然选择轻生。这里面有的是因为论文被延迟答辩,有的是因为失恋……他们一死了之,年纪轻轻就结束了自己生命,也没有考虑自己父母怎么办,这个首先是没有做到我刚才讲的克服自私,心中不会为别人考虑,然后就是没有忍耐力。

其实,忍耐力是和意志力相关的,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吃点体力苦。

像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学校经常会有拉练,整个学校的人一起徒步行走,即使你很累也要跟着大队伍走。我觉得我们现在教育的一个缺点就是,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吃苦了,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小挫折归结到学校那里,动不动就把学校告了……这样就导致学校很多事情不敢做了,即使是对孩子非常有效的训练。

如果学校确实伤害了孩子那当然可以把责任归到学校。但对于孩子的吃苦训练,如果不是学校来做,家长确实是很难做到的。父母真的有时间有精力会带着孩子步行走上三天吗?当然不可能,但学校可以。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带孩子学游泳,学游泳要趁早,孩子在六至八岁都可以学。

大家都知道,到了游泳池,一般教练都会让家长离开,因为孩子在家长面前一旦遇到点挫折就会去找家长了,那就永远学不会了。在教练的训练下,孩子在水里体味那种不断失败又不断进步的感觉。

到最后家长把孩子领回来一定要问他一个问题:第一次下水是什么感觉?他可能会说,我喝了好几口水,吓死我了。那后来怎么样了?还是上来了。所以这就能让孩子从小记住这种感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觉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用力折腾一下肯定就死不了。有这种想法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他一定能坚持下来。

青春期孩子的变化

青春期有几个变化,身体上:身高长个、性发育;心理上: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14 岁是辍学高峰期,15-16 岁是成瘾的高峰期。16 岁男性、21 岁女性是犯罪的高峰期。

身高变化

孩子长高后,视觉上的变化由仰视变为平视,处理周围环境的困难不再单纯依靠大人,不再是小时候那种面对大人有一种下意识的服从,现在平起平坐了。

独立性增强

这样带来的第一种心理上的变化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青春期的孩子会明显开始跟父母的沟通开始有隔阂。

放学回家了,书包一放,妈,我饿了。这不是青春期。

放学回家了,说一句,我回来了,然后进自己屋把门一关。这是青春期。

第二种心理上的变化:对以往权威的否定。

自尊心非常强

在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明显增强。比如,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个特点,他的学习成绩跟老师密切相关,跟智力关系不大。王老师教的时候,成绩很好,换了李老师,成绩就掉下来了,这一般是他跟老师不对付。

在小时候,母亲的唠叨对孩子成长很重要,但是到了青春期,母亲要开始注意不要那么唠叨了,要把嘴闭上,话多就没有威严,要不然就会感觉孩子对你不尊重。少说话,多看着他,关键时候说几句,这才有效。

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强,这时候如果孩子有问题,点到即止,不要逼他承认错误。孩子嘴上有时候不服软,但是心里大多还是清楚的。

逆反

一个是从小到大听父母的各种说教,反反复复,听腻了。

一个是父母的一些警告没有被验证。

这时候就会对熟悉的教育、宣称表现出怀疑、不满足,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否定父母的教诲,探索自己的信仰,这时候孩子很容易出现固执、任性、与父母对峙。

这时候父母的教育要点到为止。

抽象化和想象能力

在青春期后期,孩子思维能力达到最高层面,抽象思维出现。但是有一个特点,这时候形式上达到了智力水平的一定高度,但是内容上很匮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孩子在这个时候社会阅历欠缺光靠书本是不行的,这时候他会寻找一些社会替代材料,比如小说,比如一些虚拟世界,这时候孩子靠想象来弥补现实的不足。这时候孩子一般不轻信人言,但是他们却轻信书本,轻信一些文学作品,轻信一些电视电影里面的人物形象。

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要注意让孩子多交朋友,把孩子从容易沉溺的社会替代材料中拔出来。这时候除了学习以外,可以让他培养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孩子的兴趣爱好越广泛,越不容易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帮小孩摆脱网瘾的案例:有个网瘾小孩的父亲帮小孩暑假报了一个乒乓球班,不光报班,每周末还说要看他进步到什么程度了,要跟他打比赛。后来为了跟父亲打比赛,自然而然就摆脱网瘾了,乒乓球也打的很棒。

同伴的影响力上升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开始独立了,然而事实上他还不可能独立,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受到欺负。人类早期是体力战争,个人早期就是力量交争,孩子之前欺负就看谁个头大。

小学生被欺负了会告老师,初中生后被欺负了他不会告老师,因为同学会笑话他,有时候他也不会告诉家长。这时候他们通常依赖同伴。有的孩子遇到麻烦,遇到欺负后,就可能会去结交坏孩子,因为只有结交了坏孩子,别人才不会欺负他。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开始结交坏孩子,很可能他遇到过安全问题。

性意识觉醒

当孩子性发育了,生理上开始发生变化后,他就会开始琢磨,如果这时候父母没有进行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可能会自己从一些书、图片、网上来获取一些信息,还有就是通过与其他孩子之间的聊天来了解。这个过程当中的隐性关注很容易使孩子受到一些刺激,受刺激后出现生理冲动然后出现一些冲动行为。

孩子早恋问题一般有 3 种原因:

当发现孩子早恋了,不要目光对视去训斥,这样很容易闹僵。当发现孩子早恋了,建议用最传统的方式:文字交流。这个时候写下一封情谊绵绵的信非常重要:第一,祝贺孩子长大了,我很高兴我的孩子有人爱;第二,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几个阶段,现在你到了这个阶段了,这个阶段你虽然很快乐很幸福,但是也充满了危险,危险是哪些;第三,什么是恋爱,恋爱和结婚是什么关系,虽然恋爱了,但是你对自己要有标准、有要求,不是轻易就能把自己给别人的。要跟孩子去讨论和交流什么是爱,爱代表什么,你怎么去看一个人爱不爱你。

不要跟孩子回避谈论性教育。爸爸可以跟儿子讨论,当初看上他妈妈,是因为她优点是哪些,女人最重要的优点是什么。

长期在外工作的父母要寻找好的时机,有意识地跟孩子多沟通和交流。在家里面对面的聊比较别扭,那可以一起去逛商场,遛弯的时候聊。

初中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讲一讲性别魅力,高中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讲一讲人类性史话。

要跟孩子聊一聊人生的真谛,一起探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那我们要怎么宝贵我们的生命呢?第一,要健康,这是基础,那我们就要远离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第二,要自由,那么要守法,不守法那就一定会失去自由。第三,要有情义,人要活的有意思有价值就要有情有义,有情有义生命才有色彩。

青春期孩子教育

青春期是孩子早期性格问题的弥补阶段。

相比孩子的成绩,孩子的心理健康阳光是更重要的。孩子的学习重要,但是不是唯一。

有时候,家长不能跟老师站在一条战线上。在初中、高中这些学习压力最大的阶段,老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和分数,家长则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平时跟孩子交流的时候,要问孩子快乐不快乐,有没有人欺负你,老师对你好不好,心里有什么想法。

父母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式要调整:

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不管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状态,家里的大事要告诉他,就算父母能解决,也要听听他的意见。比如说奶奶病了,现在住院了,需要陪床照顾,家里就这几口人,怎么办?孩子说我也要帮你们。好,但你学习那么紧张,那周末你来陪半天吧。

了解孩子的朋友,不一定要主动问他。你可以在孩子生日时,让他把最好的朋友都请来,你做东,孩子做主,请大家一起吃顿饭。这时候你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朋友,认识一下,问问他们爸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如果你发现孩子交了不好的朋友,那你也不要去正面阻止,你可以去问孩子,你的那个朋友,你欣赏他身上的什么地方?这时候孩子会告诉你他朋友的优缺点,这时候你就知道他为什么会跟他交朋友。在交谈的过程中,你可以跟孩子讲,我发现你的这个朋友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些什么问题,你觉得有没有?问他。实际上,这些话告诉他就足够了,他会自己掌握的。但是,如果他遇到什么难度,比如他想摆脱,但摆脱不掉,这时候你要发现。

孩子出现成瘾问题,宜疏不宜堵。网络成瘾了,沉迷小说,不要上来就说这个是坏东西。你可以问问孩子这有什么好玩的教教你,有什么好看的书推荐给你,你也一起学学看看,跟他建立共同点,再去慢慢引导他去发展有益的兴趣:音乐、下棋、体育、创作等等。

成瘾的问题,最终的原因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感觉单一,人就容易痴迷。

要注重生存教育,而非选拔教育。我们教育体制是选拔教育,所有的小孩把各种学科都得来一遍,按一个标准来考试升学。生存教育注重小孩擅长什么,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决定之后选择什么职业。

要会当着别人去表扬他的优点。让他知道哪些方面是他做人方面很重要、值得骄傲的地方。

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你不行」的环境里,慢慢的把「你不行」变成「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你能行」的环境里,慢慢的把「你能行」变成「我能行」,他就真的能行。千万不要跟孩子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

培养男孩子的责任感。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把学校的玻璃打碎了,学校要赔偿,小里根回去找爸爸。爸爸说玻璃是你打碎的,你得自己赔。小里根说我没钱,爸爸说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得在短时间内还给我。小里根没办法,只能去领居家打短工,给别人割草,最后终于把钱攒够了还给了爸爸。里根后来回忆这些事,说到最感谢父亲给自己这份责任。

针对性的教育问题

1、如何训练孩子做作业

视频见孩子做作业很拖拉怎么办?

从小学一年级要给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有条件,孩子写作业的房间要没有玩具,然后他所有的文具要尽可能简单,他写作业的桌子除了必要的文具,比如笔、纸、橡皮,其他一概拿走,拿到别的房间。

孩子在写作业之前,问一下他的作业有哪几项以及每一项作业的内容,然后估计下作业的对于孩子来讲的难易程度,根据这个难易程度将作业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孩子来讲容易的,第二部分是对孩子来讲难的,第三部分对孩子来讲容易的。

然后对孩子讲:根据我的经验,你的第一部分作业,你可以 20 分钟写完。在保证正确率的情况下,如果 20 分钟写完,你可以玩 10 分钟;如果你写得快,15 分钟写完,那你可以玩 15 分钟;如果你写的慢,25 分钟才写完呢,那你只能玩 5 分钟。第一部分作业写完后,也休息完后,你可以开始写第二部分的作业,第二部分作业你写完应该需要 30 分钟。30 分钟写完,玩 10 分钟,20 分钟写完,玩 20 分钟。也就是,保证正确的情况下,越快写完,那出来玩的时间就越长,越慢就玩的时间越少。第三部分同理。在这个过程中,写完要检查正确,如果写错了,要扣除一些玩的时间作为惩罚。

这样训练后,孩子就慢慢有规划时间的经验了:先做容易的,比较好进入状态;再做难的,进入状态后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还要在最后放一部分容易的,告诉自己这个作业很快就要做完了。

Blog

Opinion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