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跨越不连续性

结论

李善友教授在视频开始给出的结论是:跨越不连续性是一切进步的第一因。

归纳法的坑

视频的最开始从基于时间的归纳法出发,去阐述其中的一个重大逻辑错误。其中举了一个例子: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所以将来太阳会继续从东方升起。

这句话中,其实隐藏了一句很重要的隐含假设:「未来将继续和过去一样」。在基于时间的归纳法里,这个假设可以叫做「连续性假设」,失去这个假设,归纳法就不成立。所以前面的那个例子完整叙述下来应该是:

在我们过去的经验里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未来将继续和过去一样,所以将来太阳会继续从东方升起。

但是,「未来将继续和过去一样」一定是成立的吗?答案是不一定,所以它是无法自证的,这就是归纳法的不完备性,这就意味着过去的知识和未来的知识存在着不连续性。所以视频中讲到:连续性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人类思维和生存不得不依赖的一个假设条件而已,所以可以说这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大坑。

商业上的不连续性

在阐述完归纳法的坑后,视频开始讲话题转到商业上。归纳法是几乎所有知识的基础,而我们在商业中的管理思维也是源自于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经验的归纳总结,所以也就天然带着归纳法所带着的坑:过去的经验在未来不一定是正确有效的。

在视频后面的内容中,举了 IBM 和 Intel 的例子来阐述前面的观点:

1984 年,几乎是 IBM 发展的顶峰期,年税后净利润 65.8 亿美元,创造了美国公司最高盈利记录。那一年,IBM 个人电脑营业额也达到了 40 亿美元,并在 1985 年占据了个人电脑业务市场份额的 80%,但是对于 IBM 来说它的主营收入还是来自大型机。1985 年,IBM 之前负责大型机业务的负责人艾克斯晋升为 IBM 总裁,他对 IBM 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依然主要投资资源到大型机业务推动公司的增长,甚至压制个人电脑业务(比如拒绝采用 Intel 368 芯片),以防止对大型机业务造成竞争。而这样一个时间点,正是个人电脑业务爆发的前夕,对于 IBM 而言,处在这样一个市场更迭、时代转换的非连续的时期,却忽略了这种不连续性,在归纳法失效的时候依然用以往的经验作为对未来的判断依据,结果就会出问题。接着,1991 年 IBM 亏损 28.6 亿美元,1992 年 IBM 巨亏 50 亿美元,1993 年艾克斯被迫辞职,郭士纳接任。

同样是 1984 年,Intel 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公司赖以生存的主要业务—存储器的生产因为日本公司的竞争,受到重创。在这个时候,Intel 的创始人摩尔和总裁格鲁夫决定放弃存储器业务,转向为个人计算机设计的微处理器芯片,不久之后微处理器的销售便超过了存储器的销售水平,在 1972 年到 1998 年 Intel 的股东回报率数据涨的非常凶猛。

在这两个案例中,很明显 IBM 在市场变化、时代更迭、归纳法失效、不连续性出现的时候,继续依赖以往的经验而犯了错。而 Intel 则顺应了变化,从一个时代跳跃到另一个时代,找到了新的 S 曲线增长而生存下来。此外,还有个情况也值得我们注意:1984 年是 IBM 如日中天的时候,而 Indel 却是生死攸关的时候。

接着,视频介绍了 S 曲线理论,其中讲到:任何技术一定会遭遇其发展的极限性。当一个技术到达 S 曲线顶点后,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技术起来去取代原有的技术,当新旧技术更迭,也就是新的 S 曲线取代旧的 S 曲线的时刻,这就是技术的不连续性。这个不连续性出现的时期,对于企业的兴衰非常重要。这里还给出了结论:

视频在后面接着举出了国内外很多企业发展的案例来说明,这里就不再敖述。

小结

连续性是人类思维中一个去除不掉的隐含假设,当遭遇不连续性的时候,人类的思维将遭遇到一个窘境。在视频中定义的创新,是狭义的、跨越非连续性的一种创新。这种跨越非连续性的创新是进步的第一因。

视频内容:罗辑思维/李善友:跨越不连续性

Blog

Opinion

Project